【关键词】 艾滋病; 护理观察; 对策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侵犯人体免疫系统,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数年后,可使部分感染者免疫功能极度下降而发病。艾滋病是当前世界卫生组织关注的十大卫生问题之首,是一种尚无免疫预防,无根除人体内病毒的有效药物,病死率极高的传染性疾病。我科至2015年11月,收治感染艾滋病人员共10例。 现将我院共收治的1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对策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例患者中,女4例(其中孕妇3例),男6例,年龄26~79岁。
2 护理监测要点
2.1 全身症状 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的是反复出现的低热,伴有寒战、消瘦、无力,体重下降(可达5~22kg),继之极度嗜睡无力,日常工作不能自理。慢性腹泻也是某些艾滋病病人的十分明显的早期临床表现。并且常找不到发热、腹泻和体重减轻的原因。本病潜伏期较长,为2~10年。
2.2 淋巴结肿大 发生率为55%~100%,肿大的淋巴结多见于颈后、颌下或腋下,不融合,质硬,偶有压痛,表面皮肤无改变,一般持续3个月以上。
2.3 皮肤损伤 在临床上多表现为皮疹、全身瘙痒、尖锐湿疣、荨麻疹等。最具特征的是卡氏肉瘤的皮肤改变,常侵犯下肢皮肤和口腔黏膜,表现为深蓝色浸润斑或结节,可融合成大片状。
2.4 神经系统病变 约有30%的艾滋病患者可表现为亚急性脑炎、脊髓炎和神经炎。亚急性脑炎表现为健忘、性格改变,最终发展为痴呆。
3 护理对策
3.1心理护理 艾滋病预后不良,且社会上人们对艾滋病也怀有恐惧心理,因此病人会出现焦虑、抑郁、孤独无助或恐惧心理障碍,甚至出现报复、自杀等行为。所以,护士应与病人心理障碍进行疏导,满足合理要求,解除病人孤独恐惧感。还应做好家属的工作,共同做好病人工作,让病人更多得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 消毒隔离 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对病人的血液和体液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做好皮肤黏膜的保护,进行护理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手术、穿刺、注射等。用过的利器必须放到指定特殊的容器中。器械用5:4的“84”消毒液浸泡后高压灭菌,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经消毒毁形后由专人回收,按规定处理。病人的送检标本放在有特殊标记的容器里,专送检测。病人出院或死亡后,房间、物品必须进行终末消毒。
3.3 药物治疗的护理 抗病毒药物有齐多呋啶、拉米呋啶、施多宁、奈非那韦等多用于临床。其中齐多呋啶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抑制骨髓,可出现贫血、恶心、呕吐等症状,定期查血象。
3.4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注意食物色、香、味,设法增进病人的食欲。不能进食者给静脉输液或鼻饲,加强病人的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摄取足够的水分,如牛奶、果汁或巧克力等,摄取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肉类、蛋类等,适量的蔬菜及水果。
4 艾滋病的预防
加强宣传教育,树立正确的健康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不涉足不健康的场所,如卖淫、嫖娼、吸毒等,提高对艾滋病的防范意识,避免受到感染。
5 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艾滋病的特殊性,使得艾滋病患者对健康照顾的需求更为复杂。目前尚无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开展健康教育很重要,除了因疾病的进展导致机体各系统衰竭所需的各种生理照顾外,更需较多的沟通与交流,因此护理艾滋病患者已成临床护理工作的一大挑战,需更多的人员去研究和发展对艾滋病的护理方法,并且要大力普及相关艾滋病的科学知识,提高对艾滋病的认识,是护理人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