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医院84名团员青年在院团委的组织下,前往“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玉门进行参观学习。一路的欢歌笑语,一路的心驰神往,我们满怀着对“铁人”无限的崇敬,急切地盼望着奔赴铁人脚下,瞻仰铁人风采。
“到了到了!”。满车的欢喜在山丘的包围中缓缓停下,踏上这块向往许久的土地,登高远望,眼前依旧是当年“铁人”奋斗的战场,对面陡峭的山峦和白晃晃的储油罐一字排开,山下密布着一口口大小不一的窑洞,静静的守望着脚下苍老而慈爱的“母亲“---石油河。一排排石梯环山而下,直通山下油井,侧耳倾听,油架轰轰的响声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我们拾阶而下,在一片绿树掩映中,首先参观了被誉为“中国现代石油第一矿”的玉门市老君庙油田,门前安静的油架、高大的柏树及瓦红的院墙向我们诉说着“光阴易逝,精神永存”的故事。穿过正门,在环形的水泥路上,迎面而及的是“重建老君庙碑记”,碑刻端庄隽永,可以看到久远的年代并没有冲刷掉人们对“铁人”年代里艰苦打拼的记忆,石碑傲然直立在庙院中央,静静地给来往的人们讲述着当年的光荣与历史,穿过翠绿的柏树,我们进入老君庙里最厚重的历史——展览室,步入其间,四壁上挂满了在不同时期油田人为新中国第一口油井忘我奋斗的图片,它们像电影一样,真实地再现了七十年前我们的油田人,用铁人般的意志,挥写着新中国发展的序曲。在这里,我听到了他们不畏严寒为国找油的驼铃声声,还听到了他们早期开发舍身忘我的冲锋号角;也是在这里,我看到了他们在“西河坝窑洞” 前艰苦创业的场景,更感受到了他们用无私敬业的精神铺垫了我们的今天。画面感动着我们,也激励着我们,是啊,年轻的我们不曾感受过艰辛劳动的磨练,更不曾体会过在艰苦环境下经过彷徨犹豫的痛苦而到达成功的心路历程,今天,历史用鲜活的场景,告诉了我们新时代的年轻人何为“艰苦”,何为“奋斗”!
走出这里,记忆丢落在车后漫漫的石油长河上。车轮在一望无际的戈壁荒野上行走,车外变换的天气伴随着漫天的沙尘将我们拉回前行的路程。“绝漠秋山在,阳关旧路通”,我们再次出发了,走出了一段历史,跨入了一段人生。
随着车轮的缓缓停止,我们来到位于赤金镇甘店子高速公路服务区新建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沙尘暴依然猛烈,但丝毫没有阻挡我们瞻仰铁人的步伐。进入一楼大厅,一幅“石油魂”的浮雕巨像映入眼底,画面里扶栏而望的“铁人” 默默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后人,注视这着面前宏伟的油田分布图。馆内大量的实物、图片,真实再现了王进喜“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光辉一生。“铁人”王进喜以他47个春秋的闪光人生和奋斗经历,实现了他人生的诺言,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许多80后中的一员,我无法瞭望在茫茫荒原上“人拉肩扛卸设备,破冰端水保开钻”的搏斗场面,也无法体会到在“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精神指引下苦战五天零四个小时打出大庆第一口井的胜利喜悦,但是,一句“我学会一个字就像翻过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生活在一个如此美好的年代里,而我们却渐渐失去了“翻山越岭”的勇气,年轻的我们要知耻而后勇,承担起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与职责。
一个人,有了“铁人精神”,他就会神采奕奕,意气风发;一个集体有了“铁人精神,”就能紧密团结、永葆活力;一个民族,有了“铁人精神”,他就会奋发图强,屹立不倒!我们要努力学习“铁人精神”,学习他在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他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坚韧品质,更要学习他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让我们在“铁人精神”的引领下,高唱《日内瓦宣言》,迈开青春的步伐,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去创造属于我们的壮丽与辉煌!
(重症加强治疗科 马海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