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环境污染、不良生活习惯、社会压力增大等原因,癌症越来越成为危害人民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首位。大肠癌也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位居全部恶性肿瘤的第4~6位。众所周知,手术是治疗胃癌和大肠癌的首选方法。但是,遗憾的是手术创伤大,治愈率低,生存率低。如何才能轻松治愈胃肠道的恶性肿瘤呢?关键是早期发现肿瘤。日本是全球胃癌的高发区,但经日本消化医生的努力和日本ESD的普及,如今的研究已经证实,虽然日本仍然是全球胃癌的高发区,但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0%,甚至有报道其10年生存率也大于90%。所以,如果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胃癌,也不是不治之症。
什么是消化道早癌呢?我们知道,胃和大肠的壁共分为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而早癌就是癌组织局限于黏膜下层以上的癌。可见,早癌就是比较表浅的。那么,对于早癌我们能不能在早期发现它呢?而不用等到癌肿已经发生远端脏器转移,患者出现临床症状是才发现呢?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应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对于没有转移的消化道局部病变理论上都可以进行ESD切除或切除后送病理检查,以便于发现及诊断早起胃癌。现时ESD主要用于以下消化道病变:(1)早期癌:根据医生经验,结合染色、放大和超声等其它内镜检查方法,确定肿瘤局限在黏膜层和没有淋巴转移的黏膜下层,ESD切除后可以通过病理检查确诊及早期发现胃癌。(2)巨大平坦息肉:超过2厘米的息肉尤其是平坦息肉,推荐ESD治疗,一次、完整的切除病变。(3)一些内镜下考虑可能会发生癌变的癌前病变,可通过活检或ESD完整切除病变后送检(4)黏膜下肿瘤:超声内镜诊断的脂肪瘤、间质瘤和类癌等,如位置较浅(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通过ESD可以完整剥离病变;如肿瘤较深(来源于固有肌层), ESD剥离病变的同时往往伴有消化道穿孔的发生,不主张勉强剥离,有丰富内镜治疗经验的医生可以尝试运用。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胃肠道肿瘤呢?消化内镜的发展为此提供了可能。近十年来,色素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窄光谱内镜、激光共聚焦内镜等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开发应用,使得早癌的发现率不断提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目前较好的进行早期胃癌的治疗和诊断的方法。其治疗的成功与否与诊断的准确性、病人的选择、内镜操作的熟练程度、手术技术的水平均有关系。
我科就于今年ESD诊断出一例早期类癌行相关治疗行报道如下:
患者XXX,男性,55岁,主因“间断性上腹部不适半年”入院,入院后常规胃镜检查发现患者胃窦部有1约1.5cm粘膜隆起,完善相关常规化验检查后,未发现患者有ESD手术禁忌症,遂同患者及家属商议后由张正坤主任医师在内镜下行胃窦隆起样病变ESD治疗,术中完整剥离病变后送病检,术后病检提示为类癌,送甘肃省人民医院会诊后确诊为类癌,该类病变多位于粘膜或粘膜下层,常规检查方法难以发现和诊断,常常待发现后,多数已发生远端脏器转移,延误了患者的最佳手术时间及治疗,在我科优秀的消化团队及完善的硬件设施支持下,为此类患者早期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争取到更多的手术时间,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因此,在慎重掌握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适应证的前提下,在早期胃癌或考虑早期胃癌的患者中大力开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送检及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早起胃癌的发现,降低医疗费用,同时又能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满意效果。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传统的治疗相比同样能获得满意的长期生存率,是早期胃癌诊断及治疗的重要选择。